「明明說者無心,偏偏聽者有意,很容易自動安裝想當然爾被欺負受委屈的敏感理由。這樣的人,心裡疊落了一副用之不盡的悲情牌,不時飛出一張,覺得自己時時受氣, 導致天天受苦。」
一段話,有幾個層次霸凌邏輯?
這段話,可能存在以下幾個層次的霸凌邏輯:
委屈只是想太多
將「被欺負和受委屈的感受」歸因於聽者自身的敏感理由,而忽略了說話者言語和行為的影響,進而貶低聽者的感受,使其感到不被理解或被輕視。
沒有的事情,別造成別人的困擾
建立一個「自動安裝想當然爾被欺負受委屈的敏感理由」的刻板印象,並將其歸咎於聽者自身的問題,而忽略了聽者的背景和個人經歷對其感受的影響。
能力不足,就要努力,別再自尋悲情
將受氣和受苦的感受歸咎於聽者自身,而忽略了說話者的責任和影響,進而使聽者感到無力和孤單,甚至可能出現自我責備和抑鬱等負面情緒。
總之,這段話可能存在的霸凌邏輯,讓聽者感到不被理解、被輕視、無力和孤單,並進一步可能導致負面情緒和行為。
因此,在處理人際關係時,我們應該避免對他人感受的貶低和忽略,並尊重他人的背景和個人經歷,並盡力避免言語和行為對他人造成傷害和負面影響。
簡單說,看是簡單的一段描述,就只是強調「要加油喔!」
- 無心之錯不是錯,有意之人太過敏感,是錯!
- 自我糾結,強化了被欺負的感覺,也是錯!
- 彰顯了悲情,進而影響到他人尤其是無心之人的困擾,更是錯!
- 連三錯,就是因為能力不足的錯!
換個角度思考
能力強,不就應該有能力顧及他人感受吧~沒能力注意他人狀況,也不進一步協助改善,也是能力不足吧?
這類主觀者的邏輯謬思,是「私領域異常 PARO」重點研究主題之一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