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小就很討厭玩笑,尤其這類「反轉再反轉」,世界上有多少因為玩笑而遺憾終生的,更苦得還有最後持續捅幾刀:「這人開不起玩笑」「拜託,只是玩笑」「只是個玩笑嘛」
絕命線阱!心得只有一個字...而且是從開始到結尾,對於優雅的我,只能掛在心中,從頭罵到尾!
幽默與玩笑是不同的~
我覺得這部電影的最後,應該要上警告語!
但片的編劇導演,應該沒有這樣的格調。
電影劇照:絕命線阱-畫面都是他的男主角-梅爾吉勃遜;低曝光的女主角-娜迪亞法雷斯來源:MyVedio
絕命線阱On the Line
中文名稱就是個陷阱,唉,看這部片的動機,我只是為了 梅爾吉勃遜,然後就被幾個關鍵字給拐了,說來都是老技倆,只是自己沒學到乖,事前多調查,真是衝動型觀看。
電影整體品質是成熟的,節奏效果都抓的不錯,包含將梅爾吉勃遜的老態顯現出來,男性主義與男性的玩笑文化,都在這裡。也就是說,女主角只是平衡視覺,就是在旁邊觀看男性之間的遊戲。
能獲得基本票房,至少會獲得基本評價的條件都具備,這就是好萊塢的基本公式吧!
運鏡、燈光,劇情轉折,所有演員的演出,都是到位了,估計連成本都抓的精準,花在演員上,集中室內場景的切換,節約了佈置也免了外景的各種繁複與開銷,鏡頭與內容,都集中在演員上,也無須大背景,也沒爆破。
只是整齣戲的內容,屬於施巴托克不支持的文化,將霸凌當幽默,越玩越嚴重,還要週邊的親友,無限支持,若恰巧握有權勢、優勢的角色上,很容易就成為他人眼中的大頭屁孩了。
也許導演編劇的本意,是讓我們意識到玩笑需要有界線,整齣戲各角色都有在提醒主角,別玩過頭
電影常用的行銷手法
真實事件改編
人很奇妙,常信八卦耳語,就不相信真相。常常我們都不知道原來的故事,甚至因為改編,整個扭曲對真是故事的認識。
其中有個經典就是「霍元甲」,電影片中描述霍家慘遭滅族,真實狀況是後代都活得好好的,人家未來要怎麼過日子?而改編這一段是為了什麼?圖什麼利益咧?
其中有個經典就是「霍元甲」,電影片中描述霍家慘遭滅族,真實狀況是後代都活得好好的,人家未來要怎麼過日子?而改編這一段是為了什麼?圖什麼利益咧?
電影的中文名稱
命名是個學問,跟標題一樣,取得好,換得流量,道德就可以放到一邊。
電影中文名最常見的陋病
代表作名稱,繼續用
就是主打明星曾經出名的作品,就繼續用系列命名。
終極=布魯斯·威利。出名代表作品《終極警探》
捍衛 & 任務=基努·李維。出名代表作品《捍衛戰警》《駭客任務》《捍衛任務》
好用關鍵字持續用
巔峰、捍衛、絕命、終極
神鬼、絕地、任務、獵殺
神影、關鍵、全面
星際、星戰、絕地
留言
張貼留言